我想我選擇在自己的blog談,無非是不想讓那些對於台灣「視覺系」有偏見的人在多做文章。我也不是自始自終都玩視覺系,以後我還會玩別種樂風,但是現在的團對我來說,是很重要的,絕對不是因為他是「視覺系」而已。很多人都誤解了視覺系的含意,KISS或是Boy George那是Glam,Glam跟ビジュアル系是不一樣的,因為不同的文化根源,不過很像走到哪提到視覺系都會把KISS那一掛拿出來講,當然ビジュアル系絕對有受到Glam影響,但是在日本的音樂界裡,又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專門的類別。視覺系有專門的雜誌報導,有專門為視覺系開設的百貨公司,有專賣視覺系的唱片行,這都早就行之有年,至少在日本身為一個視覺系歌迷,可以用「視覺系」的方式生活,看視覺系樂團的演唱會一定要化妝,cosplay,對他們來說早就是見怪不怪的生活形態。
在台灣就很可憐了。在台灣玩樂團的風氣蠻盛行的,而且又以學生居多,而台灣的兵役制度,不知道讓多少學子在進入社會工作後就中斷了玩團。撇開這不談,一般人對於視覺系的印象也不會太好,因為台灣視覺系沒有文化,沒有背景,大多數都是商業包裝名詞下被扭曲後的產物,也可以說是哈日族的延伸。我要說我從來就不是哈日族,我只是因為大學時有學過日文,到現在只記得五十音,而國中時誤打誤撞在以前的宇宙城唱片行買到了一卷X旭聲卡帶開始聽,到了大學之後多多少少有接觸瞭解這樣的音樂類型。在台灣玩團環境可以說不好,加上現在聽視覺系音樂的年齡都偏低,所以有著雄心壯志想要組視覺系樂團的學生們,可能樂器也沒有學多久,或者拿著麥克風當卡拉OK唱的也比比皆是,穿著五分埔的冒牌龐克裝,妝也化的很生疏扭捏,上台只能低著頭一動也不動。早些年聽說在台灣有視覺系樂團,搞的很像有個樣子,但抱歉我那時候沒有在注意視覺系也沒注意台灣樂團所以不知道,聽前輩說過就是那些人把視覺系的名聲給搞砸了,所以後來走視覺系的團很辛苦。我是不知道,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我們再拓展知名度跟樂迷的同時,的確是遭遇比一般樂團更多的辛苦。
或許,我彈的東西並不花俏,我也不喜歡彈快的東西,我習慣把吉他背的很低,在舞台上的動作很大,但這並不代表在音樂上沒有用心。我本來就很愛搞器材,也終於有了人生第一把PRS,也有自己覺得滿意的音箱。我承認彈了10幾年吉他但是在技術上並沒有那麼突出,我花了更多的心思在編曲跟吸收更多不同的想法觀念,和器材的鑽研,最近很想再找老師學,跟重練一些基礎的東西。我不覺得那些指控的人,在刮別人鬍子以前,自己鬍子是不是刮乾淨了。我可以很明確的跟你說我們的目標是日本,一點也不是開玩笑的,所以我們堅持唱日文,跟用英文寫歌的團真的有很大差別嗎?沒有根的外來品,再怎麼樣本土改造轉化,要被接受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,就好像是文化雜種(cultural hybridity),抱歉我不是再賣弄,這是我的論文寫的東西。
我想說的只是,一味的批評沒有實際去做,永遠都不會知道這當中過程所發生的種種,有些根本是這些人想不到的。我們只是想要讓這些人知道,我們真的有在努力,很高興我有很好的團員,有很好的實力,也有共同的目標。不過我想不管在哪裡偏見都是存在的,路或許走的很辛苦,但是可以讓一些人改變他們的想法,讓他們知道視覺系不只是只有化妝,不只是造型,要做好真的很難,而我們一直都在努力著。